2024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七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举行
2024年5月25日,2024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七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举行。本届论坛受到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主题为“多学科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本届论坛聚焦学术前沿,设立专家主题演讲、专家与学生对话、分会场报告等部分,旨在为海内外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本届论坛收到来自海内外60多所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投稿论文158篇,其中包括爱丁堡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按音序排列),涵盖“汉语语法、语义、语用研究”“汉语词汇、汉字、语音研究”“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研究”“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与测试研究”“汉语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汉语教师师资培养和专业发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多个议题。论坛举行当天,130余名嘉宾、代表及旁听学生同聚燕园,碰撞思维火花,交流学术创见。
全体合影
5月25日上午8:30,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B101报告厅举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3级博士生高子妍担任主持人。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查晶发表开幕致辞。查晶对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对外汉语研究生学术论坛自2008年开办以来,始终坚定学术定位,为海内外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自2017年与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联合举办后,至今已成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学术论坛。希望与参与本届论坛的研究生与广大研究工作者一道,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充分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开创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篇章。
查晶讲话
学生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席张栋辉发言。他认为,新一代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性研究,通过加强校际人才间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需要放眼四海,关注时代性和国际性,关注全球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需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国际中文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张栋辉发言
学生代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海伊帆发言。她向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欢迎,回顾了会议的筹备过程,对论坛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与会代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海伊帆发言
大会报告环节于上午9:20准时开始,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后修俊俊主持。
修俊俊主持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杨玉玲教授发表题为《汉语学习词典的“学习性”和学术研究空间》的学术报告。杨玉玲在丰富案例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汉语学习词典存在容易导致偏误、出版多而应用少、应用广而问题多、缺乏针对外国学习者的外向型词典等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应当编纂开发更多让汉语学习者进得去、查得到、看得懂、学得会、学得轻松的词典,推进中国由辞书大国向辞书强国迈进。
杨玉玲报告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郑琦报告了《数据科学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成果。郑琦通过一系列多层次模型的介绍和分析向与会师生阐释了数据嵌套和多层次分析的概念。她指出,多层次分析能帮助学者更好地认识数据结构,还将扩展到多元数据、通径分析、潜在变量等一系列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运用多层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观察到的语言、习得、教育等现象背后的原因。
郑琦报告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汤梦茹以《基于话语链结构树模型的中高级留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研究》为题进行报告。汤梦茹运用话题链结构树模型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60篇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记叙文语篇进行了分析,发现汉语二语学习者在中高级阶段写作中的篇章话题链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较初级阶段显著提升,但常出现前后话题链断裂等问题,且不同学习效果的留学生对篇章语义的掌握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因此建议在中高级过渡阶段运用该模型加强篇章结构和语义逻辑的教学。
汤梦茹报告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贤德以《用户视域下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题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陈贤德在克服过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经构建用户评价语料库、构建初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权重、依据相对目标层权重值对各指标进行排序等步骤,构建出了用户视域下的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评价指标体系。
陈贤德报告
随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姚骏对两位学生代表的报告进行点评,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改进建议。他表示非常高兴地看到上述报告紧跟时代、推陈出新,并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在未来能够突破更多新问题、使用更多新方法、取得更多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表示期待。
姚骏点评
5月25日下午,各学生参会代表分别在8个议题下的9个分论坛中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汉语本体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与测试研究、教学与教材研究、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教师师资培养与专业发展研究、现代技术应用研究等,在多学科视角下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研究和事业发展进行探讨。相关领域的9位专家针对每位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了细致点评,并提出进一步的修改建议。
分论坛报告现场(滑动查看)
5月25日下午16:40,论坛闭幕式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B101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3级博士生高子妍担任主持。首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海燕发表闭幕致辞。她对论坛筹委会师生的辛苦付出和各位参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表示本次论坛稿件质量高、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充分体现了论坛举办的初衷和宗旨。希望参会人员在本次论坛中有所收获,并进一步继续完善相关研究,面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挑战和机遇,能够不断跟进前沿研究方法,开拓思路、锐意进取、严谨治学,期待大家今后再来论坛相聚。
高子妍主持
李海燕致辞
随后,大会公布获奖名单,李海燕、曾金金、刘立新为获奖者颁发相应奖项。
刘立新为二等奖获奖者颁奖
李海燕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获奖者全体合影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金金为获奖学生送上来自台湾的纪念奖品并发言。她表示,台师大师生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论坛。论坛在大会报告环节就让研究生参与,为研究生提供了极好的平台,郑老师、杨老师等各位老师的分享都让研究生受益匪浅,希望在座的研究生可以吸取到此次论坛的精华。
曾金金发言
2024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七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院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团总支、研究生会的辛勤付出。本届学术论坛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与会代表在切磋琢磨中了解并学习对外汉语学界前沿的课题研究,对未来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及事业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论坛能进一步激励青年学子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学术水平,谱写未来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新篇章!北大汉院也将以这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办出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学术论坛!
工作人员合影
文字|王当春、郭博洋
图片|郑芝伊、徐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