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015对外汉语教育研讨班系列报道之十
深入浅出 清晰实用
2015年8月6日上午8:00到下午16:00,北京大学“2015年对外汉语教学暑期高级研讨班”在北大第二教学楼411教室进行了第九天的课程。
上午的讲座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元满教授带来的《汉语教材研究内容与方法》。刘教授首先从具体的教材实例出发,归纳了教材的定义,创造性地将教材比喻为一个“过滤的汉语世界”。随后,刘老师联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阐述了教材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回顾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总结了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刘老师介绍了汉语教材的分期标准、对外汉语教材的类型、影响教材编写的主要因素,以及编写和评价教材所要考量的因素等若干问题。刘老师分析了看待教材的三种视角,提出了“教材语料库”建设等构想,最后还针对研究生的教材研究给出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建议。刘教授知识渊博而又平易近人,本场讲座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为在座学员开启了新的研究思路。
下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钱旭菁副教授进行了以《学术论文结构分析》为题的讲座。钱老师从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着手,层层展开,首先介绍了各类论文的总体结构,区分了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在结构上的不同。而后详细阐述了论文题目的选取与长度安排问题,并采取社会学的视角,以“言步”(move)、“步骤”(step)为分析方法论述了摘要、引言、结论等学术论文微观结构的写作要领,着重介绍了难度较大的文献综述部分的写法。钱老师举了大量正反面的实例,总结了英语与汉语论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论文、期刊与学位论文等在写作上的异同,将隐性的知识作了显性的展现,使在座学员直观地领会了论文写作的各项原则和技巧。大家纷纷表示这一讲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息息相关。
今天的两场研讨内容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领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和研究共同发展的特点,督促着各位学员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撰稿/摄影 贾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