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文论坛:脑认知视角下的语言与习得研究(3号通知)
2023年11月18日,北京大学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人文学部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国际中文教育具有跨学科属性,认知科学是其基础学科之一。为加强多领域交叉合作,揭示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神经和认知机制,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将联合主办主题为 “脑认知视角下的语言与习得研究”人文论坛。论坛将邀请多位脑科学、语言习得和语言加工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话交流,加深对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认识,探讨认知研究在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报告嘉宾简介
高家红(北京大学)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美国MIT博士后,曾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和脑成像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人类脑图谱学会主席和海外华人医学磁共振成像学会主席。现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脑成像前沿技术研发及其在脑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工作,在包括Science, 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和PNAS等在内的期刊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
李平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神经语言学及双语学讲座教授,冼为坚基金人文与技术讲席教授,并兼任人文学院院长及神经科学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曾任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语言学、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终身教授, 心理与计算科学协会主席(2012)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认知神经科学计划主任 (2007-2009)。目前是Brain and Language的主编,Cognitive Science资深主编。李平教授于2021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他的研究聚焦于语言习得,双语学习,及阅读理解,并充分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及计算模型的方法来研究语言与脑的关系及其技术应用, 在相关领域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及200余篇学术论文。有关李平教授研究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blclab.org/
蔡清(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教授;华师大儿童脑成像中心主任。主要关注语言和高级认知能力的神经机制、发展过程和个体差异,以及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影像学的跨领域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认知神经生物学分会委员、Frontiers in Language Processing期刊专业主编。
张林军(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和脑机制、语言障碍的神经和遗传基础、视障和听障人群的语言加工及脑可塑性等。承担了多项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的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SSCI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30多篇。曾于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柳昀哲(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
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神经科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回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双聘研究员、教授。研究兴趣为人类高级智能行为背后的计算和神经机制,目前主要关注认知地图的形成和发展。基于跨物种的认知原理机制解析,柳昀哲教授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神经编解码模型,为脑疾病和精神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手段。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第一(含并列)或通讯作者论文16篇,包括 Cell(2篇),Science,Nature Neuroscience(2篇),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Neuron,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eLife 等顶尖杂志。
栾国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三十余年的神经外科生涯中,成功实施了1万余例神经外科手术,其中仅癫痫手术就达6500余例。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20余部,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并于2017年5月获得世界神经调控重要贡献奖。现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功能及癫痫中心主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所所长,癫痫病临床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亚洲及澳新大区主席、中国分会主席、国际抗癫痫联盟外科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癫痫外科学会创会常务委员、亚洲癫痫外科学会创会秘书长。曾任中国抗癫痫协会第1-3届副会长、现任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丁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研究员,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正在或曾经担任eLife,NeuroImage等期刊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语音、语言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
萧慧婷(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研究兴趣是利用行为和神经影像技术(MRI、fMRI 和 DTI)探索正常阅读和阅读障碍的认知和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和临床实践,获得多项香港研究资助局的研究基金。担任国家战略基础研究等多个内地大型研究项目的核心成员,包括深圳孔雀团队计划以及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项目等。萧教授和她的团队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工作涉及汉语阅读和阅读障碍的神经基础,发表在《Nature》、《PNAS》、《Current Bioloty》等期刊上的论文共同揭示了阅读神经网络具有文化特异性,因为不同书写系统之间的文字-语音映射具有极大差异。这一系列工作不仅在国际学界引起大量关注和激烈争论,在此基础之上延展出的工作大量发表在《PNAS》、《Brain》等顶级期刊。其研究成果已经引导临床医生开发出针对特定文化的脑图谱用以保护神经外科手术期间患者的语言功能,也极大启发了教育工作者开发针对汉语阅读者的阅读指导和治疗方法。
覃朗(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香港大学语言学博士(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交叉学科方向),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资助。研究方向为生物语言学和语言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关注语言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行为和脑认知机制。重点聚焦语言-记忆交互,探索先验知识如何支撑语言“有限手段的无限灵活运用”。已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及《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Dyslexia and Dyscalculia(2022)》等SCI期刊或专著上发表论文或章节十余篇。
会议费
全日制学生:人民币800元
非学生参会者:人民币1200元
(该费用含中午自助餐)
报名缴费方式
请在2023年11月10日前,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网址打开相关页面填写参会申请,收到回执则表示报名成功。由于会议场地空间有限,本次会议参会名额先到先得。
联系人:
陈汐:hanyuan@pku.edu.cn
覃朗:qinlang@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