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人文论坛“后疫情时代国际汉语教育学术创新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人文论坛“后疫情时代国际汉语教育学术创新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2021年8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文论坛“后疫情时代国际汉语教育学术创新高端论坛”以视频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汉语教学学刊》编辑部承办,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休斯顿大学温晓虹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剑桥大学袁博平博士等30多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腾讯会议直播平台共有600多人次观看与学习。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的议题为“汉语国际教育学术创新”,由北京大学杨德峰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汲传波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杨德峰教授主持 / 汲传波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在身体欠安的情况下全程参会,并做了“汉语教学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作贡献”的主题报告。陆先生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业已成为人类社会、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必须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报告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汉语教学发展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应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数字化道路,加强学科的交叉、交流与融合,注重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修正、完善汉语教材,改进汉语教育类刊物的栏目设置等诸多详实、中肯的建议,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汉语国际教育及学术创新指明了方向。

 

陆俭明教授做主题报告

 

  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做了“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的特点与构建”的主题报告。赵先生指出,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要紧扣教授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学科本质,体现中文特点,突出中文特色。报告对中文知识体系、中文赋能体系、测试与评估体系等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阐释。此外,赵先生还对语言和文化、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等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

 

 

赵金铭教授做主题报告

 

  在嘉宾自由讨论环节,美国休斯顿大学温晓虹教授以“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为题,就后疫情时代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问题发表了她的观点。温教授认为,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开放兼容的目光及时作出判断;加强使用软件与网络互动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推动国际汉语教学技术现代化;主动谋志出策,利用新技术开发各种途径,提高教学效益。

 

 


温晓虹教授发言 / 袁博平博士发言

 

  随后,多位参会学者、专家如徐晶凝、崔希亮、袁博平、李泉、吴中伟、赵春利、朱勇、施正宇等分别就近义词辨析问题、学术方向引航、线下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建设汉语教育强国、混合式教学的反思、汉语教学项目民间化、学术创新案例与启发、汉字教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崔希亮教授发言 / 李泉教授发言

 

  下半场以“汉语国际教育类学术刊物的建设与发展”为议题,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王海峰教授主持,《汉语教学学刊》编委会主任杨德峰教授介绍了刊物的宗旨与规划。随后,赵金铭、陆俭明、崔希亮、曹秀玲、李宝贵、冯丽萍、李先银、李红印、张姜知等就“如何更好地建设《汉语教学学刊》、推动学术发展”这一问题做了精彩发言,如学刊要彰显、保持、传承北京大学的特色,体现北大的学术氛围、学术实力、学术智慧;组建稳定的编辑和作者队伍,培育学术新人,增加学术后劲;约稿和投稿相结合,专栏和开放式主题相结合,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明确刊物定位与理念,加强网站、微信等线上平台的宣传工作等。关于刊物架构、资源投入、稿件选取等方面,学刊编委和嘉宾们也提出了建设性的宝贵建议。

 

 

 王海峰教授主持 / 吴中伟教授发言

 

  本次论坛针对后疫情时代国际汉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深入探讨了国际汉语教学、学术创新以及刊物建设问题,为促进国际汉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推动汉语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贡献了各自的智慧与方策,并期待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与办刊工作中发挥出实际效用。

 

 

 

论坛合影

图/田晓萌、陈汐
文/韩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