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梁颖奖助金本金捐赠仪式举行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梁颖奖助金本金捐赠仪式举行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梁颖奖助金本金捐赠仪式在方李邦琴楼212室举行。梁颖奖助金捐赠人梁晓英女士及姊妹梁晓君、梁晓红两位女士,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党委书记汲传波、副院长刘元满、副书记王添淼,学院受资助学生及其他在校生代表,梁颖当年同窗返校院友参加了捐赠仪式。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詹成峰主持。
首先,赵杨院长代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向梁晓英女士颁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特制的捐赠证书。
颁发捐赠证书
随后,赵杨院长在讲话中向梁晓英女士捐资设立奖助金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回忆了梁颖在北大求学期间的点滴往事,对梁颖乐观向上、顽强坚持的精神表示高度赞赏,希望通过梁颖奖助金将她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会场
梁晓英女士在讲话中谈到,在北大的三年是梁颖短暂的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认为梁颖是自己的骄傲,希望梁颖永远都活着,希望她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精神传递下去。梁晓英女士向学院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她说,“通过梁颖奖学金,飘零他乡的学子与母校永远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梁颖奖学金,迷途的女儿与失落的母亲永远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北大对我们母女的成就。”
梁晓英女士讲话
受资助学生代表张倩玉同学在发言中对捐赠人梁晓英女士表达了深深的感谢,除了自己努力拼搏,庆幸好政策、好心人让自己拥有了奢侈做梦的权利。她表示会把感恩化作不竭的动力,去坚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不遗余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期待有一日,可以有能力回馈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并将爱心传递下去。
梁颖硕士阶段的指导老师赵延风副教授从美国发来寄语,她说一想到梁颖,就会立刻想到“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个意象。赵老师认为梁颖身上凝炼着一种饱满的精神,她的人生给我们丰厚的启迪。她对梁颖的精神作了归纳(全文附后):内心向阳,不忧不惧;奉献助人,实现自我;认真投入,绝不敷衍。
捐赠仪式结束后,梁晓英女士一行与学院班子成员、受资助学生和梁颖同窗返校院友合影留念。
合影
附1:梁颖奖助金简介
彭梁颖同学是我院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因患先天性淋巴管血管疾病,不幸于2013年8月6日在美国西雅图病逝,其时她获得硕士学位仅仅一个月。
彭梁颖同学常年患病,却始终有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认真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还有着乐于奉献的精神,她宽慰家人,在无法延长生命的情况下,积极乐观地去发掘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彭梁颖同学去世两周年之际,她的母亲梁晓英女士向学院捐资20万元,设立“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梁颖奖助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而乐观向上的同学。2018年3月,梁晓英女士追加捐赠款32万元,连同账户中原有余额,共计50万元,经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审批,设立不动本基金项目,本金保留,收益100%归于动本资金部分,用于2019年及以后年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梁颖奖助金”的发放。
2013年7月刚刚获得硕士学位的彭梁颖
附2:赵延风老师寄语全文
彭梁颖的精神
梁颖离开我们已近五年了,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她呢?美丽,聪慧,阳光,快乐,坚持,认真,勤勉,笃定。当我敲打出这些词语时,她的一颦一笑,宛如眼前。生如春花之绚丽,走如秋月之静美。想到梁颖,就会立刻想到这个意象: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梁颖身上凝炼着一种饱满的精神,她的人生给我们丰厚的启迪。
内心向阳,不忧不惧。2012年秋天,她刚刚转过来跟着我做论文,我们在俄文楼前的长椅上聊天,我对她说:我很喜欢你这样的女孩子,漂漂亮亮,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她突然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吗,其实我身体并不好,可以说随时都有走的危险。我有一种免疫方面的病,其实应该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我吃惊地望着她,不敢相信。因为我知道她刚从泰国作志愿者回来。她说:我不愿意病病殃殃、小心翼翼呆在医院里,那样就算活到100岁,又有什么意思呢?那一天,我们谈了很多,谈到人生的意义,谈到生死的问题。她始终都是笑呵呵地和我聊。她说:每一天都好好地过,就行了。我一边惊诧于她的淡定,一边又潜意识中觉得她的病大约不要紧,因为很难把她这样阳光快乐的人,和那么严重的病联系在一起。现在想来,人生本来就充满了缺憾和坎坷,梁颖从中学起,就被这种罕见的病所困扰,可以说人生就笼罩在疾病的阴影中,这样的苦难,一般的人真会感到不幸和绝望,梁颖却选择把自己人生的镜头聚焦到光明的那一点上并扩大开来,于是她的人生就充满了阳光,她带给我们永远是银铃般的笑,是飘扬的各色丝巾,没有一丝痛苦和忧伤。我希望,我们汉院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把这种“内心向阳”的乐观精神传递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时,我们想一想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学姐,她在人生中碰到的境遇比我们不知严峻多少倍,却能让自己的内心,如傲雪的腊梅,不忧亦不惧,在严寒中绽放出一个春天来。
奉献助人,实现自我。梁颖走后,我们在QQ上建了一个群,梁颖的亲人师友都在网络上相遇,我看了她的大学同学、中学老师写的一些事情,大家无不感触从她这里得到的许多许多,她到汉院后,和大家相处都很好,帮助过很多人。我在接触中,感受到梁颖的价值观是这样的,因为知道生命的脆弱,因此,当拥有时,就要让生命惠及更多的人,让它发光发热,她通过助人,成就自我。当她如此看待生命时,就完全摆脱了小小的自我,苦痛反而会减轻。正因为她帮助了很多人,所以虽然她离开了我们,但她却时时让人想起,所谓:有斐君子,终不可忘也。她用这样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生命。如今,她的家人用她生命保险的钱为她设立奖学金,冥冥之中,难道不是梁颖精神的一贯延续吗?梁颖让我们领悟,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她得到什么,而在于她奉献了什么,影响了什么。其实,梁颖给我的启迪要更多更多,只是有些只在心中,无法言说。
认真投入,绝不敷衍。2012年10月,梁颖开始撰写学位论文,经过多次讨论,她最后选定比较汉语学院前后使用的两套系列教材中的文化项目。两套教材共17册,她要穷尽式地整理所有的文化项目进行比较。我反对她这样做,我对她说:这工作量太大,你会累坏的。其实只要分出类别列举式比较就可以通过,不必这么辛苦。她说:“可是,老师,我喜欢这样辛苦地做啊。我就喜欢这样!”我记得她2013年春节在西雅图,给我写信说压力很大,每天一睁眼就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再一次劝她,她还是说:老师,没事的,别看我说,我喜欢这样。她的这样不敷衍的态度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影响了和她一起做论文的同门。她的论文完成得很出色,她后来对我讲:其实我当时也有些发愁,但是如果敷衍过去,自己会觉得没意思。在她刚走的那段日子,我每每想起,就心疼地落泪。我责备自己为何忘了她在生着病,为何让她付出如此浩大的工作量?但是,我渐渐体会到,她知道自己生命宝贵,因此要充分地把生命的精彩开发出来,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果让她凑合,她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她不要虚度和浪费。在生命中,她是如此投入,而离去时,她又如此洒脱,她妈妈说,她一切都是从从容容。真的,她一切都是从从容容。这样的境界,我想一次,有一次的感悟。
在梁颖刚离开的那些日子,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论语》说:智者乐,仁者寿。但是颜渊却走得很早。这是为什么?渐渐我明白了,两千多年来,颜渊都活在《论语》中。梁颖离开了我们,但是如果她的精神可以鼓舞后面的学弟学妹,那么她就没有离开。古人云:死而不亡者寿。我们应该让梁颖的这些可贵的品格凝炼下来,成为我们学院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更多人。
(彭梁颖导师赵延风2018.5.1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