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博士生跨学科学习研究联盟”共议慕课建设
“南门博士生跨学科学习研究联盟”共议慕课建设
“南门博士生跨学科学习研究联盟”由临近北大南门的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院、信息管理系、教育学院等单位博士生组成,定期开展理论研究、学习研讨、社会实践等形式的交流活动,旨在提升博士生综合素养,加强跨学科学习交流研讨,为培养引领未来的高层次博士人才注入新的动力。联盟于11月3日上午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活动,由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11月24日下午三点,“南门博士生跨学科学习研究联盟”第二次集体活动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01室举行。本次的议题是“网络平台课程(MOOC)的理论与实务”,来自5个院系的12名博士生共同就慕课建设分享了经验与心得、体会与反思。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添淼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李水主持。
王添淼老师发言指出,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慕课门数在全校慕课中占比最高,且点击率也一直位于前列,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举办此次主题活动具有相应的经验和组织基础。同时,在场院系都具备跨学科探讨慕课的基础――学科背景多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信息管理有交叉,而这些学科背景与建设好一门慕课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此外,王老师有关慕课教学模式和慕课中教师角色转换等相关研究的探讨,为活动的顺利展开作出了富于洞见的指导和建议。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生芮旭东首先展示了记录慕课制作过程的照片,使在场博士生有了直观的感受与深刻的印象,接着介绍了自己参与慕课制作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录制过程、助教协助的任务、当场检查、后期加工、校对修正等。他认为,策划要尽可能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录制过程也要考虑周全、适当作出调整;发布课程要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服务;试运营中的调试与正式发布后和学生的互动不可或缺;最后是数据搜集和反思,为未来慕课的改进与创新提供基石。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生崔言介绍了2014年最早一批慕课的制作经验与反思:语法慕课的学习者在年龄、来源国/地区和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尚与实体课堂存在显著的差异,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偏误类型,也对慕课教师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慕课与语言教学的要求既有相合之处,也有相悖之处,带来了困境与机遇。就语言慕课而言,在如何区别于传统的电视教学节目、如何进行主观性练习或互动活动设计等方面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作出改进与回答。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生李水介绍了课堂实录类慕课的制作,包括视频实录、打点切分、任课教师审核、技术负责人切分、制作每个章节的封面和小结与思考题、技术负责人整合、助教审片、美化、任课教师审片反馈、技术负责人修改、成片共11个步骤,以及这类慕课与较为传统的慕课相比的优缺点。
在讨论环节,教育学院博士生刘鑫桥分享了《教师法律风险防范》慕课制作的经验,该课立足教师工作实践,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法律风险,使用视频和案例材料,深入浅出地帮助学员了解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重要思维方式。制作是作为小组作业,随着课程推进同步完成的,教师不需要全程出镜,主要起审核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节约了成本。
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宋艳美分享了硕士阶段关于公共文化领域慕课的论文成果。研究当时相关慕课有半数为国家拨款,半数自筹经费;课程制作困难在于有的非遗传承人手艺精湛但缺乏授课经验、拍摄成本偏高,如需要到野外出外景;文化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效果更好,比如学习者先在线上学慕课,再参加线下活动;她指出这类慕课需要进一步拓展平台,加强与高校等机构的合作,汲取慕课制作经验与技术支持。
在提问环节,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刘雁翎、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生陈宗真、新媒体研究院博士生罗欢、信息管理系刘晓东和李阳、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张倩等同学都纷纷提出了各自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在彼此的交流中得到了回答或灵感。议题包括:根据课程发布后学习者的建议,如何进行改进?慕课的作业和传统课堂有何区别?课程设计的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是怎样的?是否需要配有字幕?课程通过率与证书含金量如何提升?
其中,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留学生博士生陈宗真作为慕课的使用者,为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她指出自己在泰国教授汉语课时,如果利用慕课视频,会关注教师的讲课风格和教学技巧,倾向于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更容易让人记住的、风格轻松愉快的慕课。这也是一门慕课是否受学习者欢迎的关键所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刘雁翎则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宏观视点,对语言文化类慕课作出了积极的评价。
活动结束后,与会博士生表示,本次集体讨论收获颇丰,对本单位未来慕课建设提供了参照对象和参考知识。在不久的将来,南门博士生跨学科学习研究联盟还将继续关注互联网和信息化与教育相结合的进程与发展,与学科背景结合紧密的慕课议题定将对博士学习生活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长足的影响。会后,学习联盟拟定了第三期活动的时间表,活动将由教育学院承办。
文/崔言 图/李姝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