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2016年对外汉语教学暑期高级研讨班系列报道之一

 北京大学2016年对外汉语教学暑期高级研讨班系列报道之一

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北京大学2016年对外汉语教学暑期高级研讨班”顺利开班

 

 2016725日上午830分,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举办的“2016年对外汉语教学暑期高级研讨班”在北京大学理教201室顺利开班。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以及负责此次研讨班筹备工作的徐晶凝教授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简短而精彩的开班仪式让来自国内外90多所高校的学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北大人的热情周到。

 

 

 

 

 

 

 

今天的讲座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这一部分为主。开班仪式结束后,学员们迎来了研讨班的首场报告。由赵杨教授带领大家聚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问题和最新发展》,赵教授以诙谐幽默的话语从第二语言习得需要解释的十个现象、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新进展、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语言教学原则及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研究四个部分展开讲解。围绕第一部分第二语言习得需要解释的十个现象,赵教授重点从whatwhohowwhen四个方面阐释了“输入”这一概念,及结合自身的例子对每种现象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解释;在第二部分中,赵教授从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开始讲述早期研究的教学导向,进而讲述多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这是现代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赵教授又介绍了“第三语言习得”和“继承语习得”这样两个全新的概念,开阔了大家在二语习得这一领域的视野。在第三部分中,赵教授提出了十一条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语言教学原则。他在最后一部分中简短地介绍了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研究,学员们再次领略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并相信二语习得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在交流互动环节,学员们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困惑,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马振东提出的问题是“汉英语言习得者的语言习得关键期有何区别”,并针对赵老师讲的“并非所有语言的知识都来自输入”提出自己的困惑。赵教授耐心为其进行解答,说道“不能把研究推向极致,它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只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下午1时,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姚骏博士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偏误分析中的若干困局》,首先纵观国内外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姚老师自身参加开题答辩做评审的经历,有理有据地讲解了分类标准不统一、偏误分析时不分层次、语料数量少等偏误研究学位论文中的七大常见问题,为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家可以引以为戒,避免这些论文写作的误区,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然后,姚老师讲了两组研究中易混淆的概念“偏误分析与中介语假说”及“偏误分析与习得研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员们梳理了“中介语”这一概念的发展及“中介语”的几个特征;在讲解习得的研究方法时,姚老师介绍了眼动实验和脑分区定位这样两个较新的研究方法,这样的研究方法让学员们耳目一新。接着姚老师从偏误分类、偏误还是错误、同一例句修改不同导致的偏误差异等方面讲解了偏误分析的几大困境。正如上午赵教授所说“研究只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姚老师带领学员们客观地评价偏误分析这种研究方法,既肯定了偏误分析在习得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性,又指出了偏误分析不是万能的,存在很多内部局限性。下午姚老师精心的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来自摩洛哥的浙江大学留学生布柴伯,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姚老师提出在课堂上关于纠错程度的问题。姚老师提出,这种情况应该依据教学对象,如果是日韩学生就需要多加注意纠错的方式和程度;如果是欧美学生,就可以稍微随意一些。

 

  

 

 

 

 

     研讨班的第一天就在老师们热情洋溢的讲解和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中结束了,大家颇有意犹未尽之感。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裴足华谈到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下午姚老师提到的“不能混用语料库”的问题,因为她目前的专业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所以在做本体研究时选择语料不需要考虑混用语料的问题,因为它不像偏误分析的语料那样需要考虑对象的汉语水平、国籍等各方面的情况。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毕业生张晴提到自己这一天收获真的很大,她一定会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为自己“充充电”。让我们一起继续期待接下来九天的精彩讲座!

                                   (撰稿/摄影 徐燕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