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北大人文论坛“脑认知视角下的语言与习得研究”举行

2023年11月18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与人文学部联合举办、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共同协办的“脑认知视角下的语言与习得研究”人文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举行。

 

此次论坛吸引了脑认知领域和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脑认知视角下的汉语二语习得问题。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跨学科研究在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和语言认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告嘉宾和与会嘉宾。


 
赵杨教授致辞

有九位学者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席教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磁共振成像中心主任高家红分享了人脑成像技术在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揭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大脑活动差异方面的作用,讨论了跨文化研究对语言认知和加工的新见解。

 

 
高家红教授讲座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文及双语学系李平教授探讨了多模态语言学习及知识获得的认知神经机制,讨论了大语言模型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革命性作用,以及这些模型在理解和模拟人类语言学习过程中展示出的独特能力,强调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模拟语言学习环境中的应用潜力。

 

 
李平教授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蔡清教授探讨了大脑中词汇语义的组织和表征问题。她介绍了基于汉语词汇联想的大规模数据集SWOW-ZH,以及通过表征相似性分析(RSA)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的词汇语义加工中的神经活动模式。她的报告展示了语义网络在大脑中如何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网络如何影响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蔡教授还探讨了语义网络的可塑性,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教育改变这些网络,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


 
蔡清教授讲座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张林军研究员介绍了中文二语初学者汉字字形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他讨论了汉字加工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初学者和母语者在汉字加工过程中的不同脑区激活模式。

 
张林军研究员讲座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栾国明教授分享了临床视角下的语言功能、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脑部手术中语言功能的保护和恢复等问题。

 
栾国明教授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柳昀哲在会上讨论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对现代医学的影响,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利用老鼠组织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及根据患者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做出疾病预判。
 


柳昀哲教授讲座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丁鼐研究员分享了他在语言序列信息的切分与选择方面的研究,通过一项语篇学习实验,探讨了在学习古文之后,大脑经典语言网络的显著激活,以及颞叶多个脑区对听者古文学习效果的预测。丁教授的研究不仅为理解语言加工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设计更高效的语言教学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丁鼐研究员讲座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萧慧婷教授探讨了阅读的认知与脑神经机制。她分享了阅读能力受到口语能力制约的理论,展示了文字特征如何影响阅读的认知和神经网络。她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不同语言背景下阅读过程的神经机制差异,也对双语者的语言处理提出了新的见解。


 
萧慧婷教授讲座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覃朗助理教授讨论了神经序列重现与人工句法递归加工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启示,重点考察大脑如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信息编码和加工。在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神经序列重现的概念,以及人工句法递归加工在理解复杂语言结构中的作用,特别强调大脑海马体在编码和处理语言信息时的重要性,揭示了海马体作为一种“认知地图”在理解语言结构和意义中的关键作用。


 
覃朗助理教授讲座

专家的精彩报告从不同视角介绍了脑认知视角下的语言及语言习得研究的最新成果,搭建了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对第二语言习得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一定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开辟新的更大的空间。


 
大会合影

 

文字:林见欢
图片:吴佳穗、徐简
审校: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