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四分论坛纪要

2015516日下午1点半到4点半,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四份论坛在方李邦琴楼113室举行。本组以“汉语本体研究(词汇)”为主题,报告人有北京大学的刘晶祎,北京语言大学的姜文超、李杰、张妍,北京师范大学的李莹、张烁,中国人民大学的唐冠宇,以及暨南大学的马赫。本分论坛的点评嘉宾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钱旭菁副教授,主持人由陈平同学担任。

 

 

 

   上半场的报告里,马赫同学首先带来的报告是《60年来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生活类词汇更替研究》,研究近60年来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生活类词汇的更替现象,并将生活类词汇分类,从宏观角度考察教材生活类词汇的选词量情况,从微观角度对教材生活类词汇进行动态语义梳理,并分析了各类生活词汇更替中的分级情况。姜文超同学报告的题目是《新词新语的发展状况及其规范化问题的探究——基于“四字仿成语格式词”引发的思考》,对近年来从网络上兴起一批“四字仿成语格式词”属性的界定问题以及新词新语的界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探讨了新词新语的分类、特点,产生发展的原因等系列问题,并讨论了新词新语的规范化问题。李杰同学在《易混淆副词“也”和“都”辨析》报告中,从易混淆词角度出发,对L2学习者的“也”和“都”混淆情况作出分析,通过对混淆语料在语义层面的归类整理,针对混淆所集中发生的语义点展开两词的辨析。李莹同学带来了题为《浅议汉语成语语义的语用充实现象——以几则成语为例》的报告,她以“狼烟四起”、“一言九鼎”、“登堂入室”三个成语为例,结合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中的例句,描写这三个成语在使用中的意义,分析其语用充实类型,并浅析其产生原因。

 

 

 

    钱旭菁老师首先分别点评了四位同学的报告,对同学们的选题角度表示了赞赏,表扬同学们在“新”和“变化”方面的敏感性。同时,钱老师认为同学们的理论意识较好,语用充实理论、易混淆词理论等理论的运用较为广泛。

 

    随后的下半场中,刘晶祎同学报告的题目是《新兴词族“微X”探究》, 按“微”的语义和“X”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分类,又从音节、意义、功能三方面研究了“微X”词族的语言特征,结合图表考察了“微X”词族的使用情况。唐冠宇同学关注的热点是《“来袭”的演化》,从语义、语法、语用维度对“来袭”一词在当代汉语中的演化情况作了分析, 又说明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构成了“来袭”演化的动因。张烁同学报告的是《成语新用现象探析》,从本体的角度将成语新用缩小定义为语素替换和词义新解两类,就两类分别论述成语新用的两种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成语新用现象对于启发留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入感知汉语构词形式内在本质的有益作用。张妍同学对《针对日语背景学习者特异性易混淆词的词汇教学》进行了思考,她以易混淆词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母语词义误推导致的特异性易混淆词为例,探讨针对日语背景学习者特异性易混淆词的词汇教学。

 

 

 

    钱旭菁老师同样对下半场的报告进行了点评。钱老师指出,本分论坛论文质量较高,切入点小,研究颇深,值得鼓励。同时,钱老师也点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文章的研究价值、研究动机有待明确;二是无论在研究现状,还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方面,都有必要将自身研究和前人研究做适当结合;三是论文的引用和参考应更加规范;四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报告人最好能集中报告自己的精华部分,无须让不重要的部分占用过多时间。至此,第四分论坛圆满结束。

 

/李水 图/丁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