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北京大学第二届世界汉语研讨会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第二届世界汉语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0年12月12日,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届世界汉语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本届会议主题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变与不变”,来自海内外24所高校的39位汉语研究与教学届同仁围绕“新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等六个专题发表了研究成果。大会特邀陆俭明、李宇明、史有为、张洪明、古川裕、邓丹等6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通过会议线上平台或网络直播参与和观看本次研讨会者达1500多人次。


大会于上午8:30开幕,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汲传波教授主持,赵杨院长发表开幕致辞,赵院长简要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历史背景和会议主题的由来,并对与会专家学者和各位青年学者参与线上研讨表示热烈欢迎。


简短的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上半时段的主旨报告环节。李宇明教授从本土汉语,海外方言与大华语,汉语在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的语言角色,汉语作为外语及国际社会的汉语等几个方面对世界汉语和汉语世界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指出要用世界眼光看汉语,要以全球化的视野描绘汉语、梳理概念,展望汉语发展前景。史有为教授的报告从学习文化是什么、二语学习样态的文化性、日本的二语学习文化、二语学习文化的成因以及二语学习文化的优化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二语学习文化”,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分析了日本二语学习文化的主要成因(包括传统交际文化、学习传统、外来理论等),最后指出二语学习文化对成功的二语学习至关重要。邓丹副教授从韵律、声调调型、调阶、调域等概念入手,详细比对了母语者、二语者在陈述句、疑问句中的音高表现,通过感知研究对学习者语调进行了评估,发现汉语母语者在不同语调中不会改变声调的调型,而学习者则倾向于通过声调调型的变化来体现语调。邓老师指出,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二语学习者来说,产出汉语韵律时如何协调声调、语调、重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大会上半时段的主旨报告环节结束后,进入上午的分组讨论环节。在以“新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为主题的分会场报告中,报告人刘元满、林欢、郭思佳、裴雨来分别就新中国初期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情况、线上基础汉语教学如何创造真实语境、网络会议工具在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的实践、中高级汉语综合课网络课程的建设现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


在以“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言文字研究”为主题的分会场中,报告人邱夏、张雪、李承妍、邓宇阳、王海峰分别就“稍微”的语用特点、当代汉语社交称谓语的“用”与“学”、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中汉语语块的收录及释义现状、“补语”的存废几个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


在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形象认知和学习者差异性研究”为主题的分会场中,刘艺珍、孙丹妮两位报告人从国家形象出发,分别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下泰国本土汉语学习者、陕西高校留学生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情况。报告人王亚敏、刘露蔓分别就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二语者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埃及汉语学习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汇报了自己的研究。


伴随着参会代表们热烈的讨论,上午的分会场讨论环节于中午12点结束。短暂休息之后,下午的分会场讨论环节于1点正式开始。在以“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国别化与孔院建设”为主题的分会场中,报告人李丹、张未然、王陈欣、王琰皓、肖媛分别就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的本土化、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的舆情困境、中国国内国际班双语教学情况、东南亚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现状等热点话题,汇报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习得与认知研究”为主题的分会场中,报告人张林军、刘军、丁涵、管璇分别就高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普通话声调的范畴化感知、“就”后指时间点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结构、美国中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的语篇连贯特征、成年汉语二语学习者汉字手写与键盘输入的比较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发现。


在以“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教学与教材研究”为主题的分会场中,报告人郭馨钰、刘香君分别就微电影创作纳入教学活动、中华文化词融入基础汉语课堂教学,分享了具体的方案设计与实施办法。报告人王乐汇报了其对两位对外汉语新手、熟手教师汉语课堂话语量、话语互动模式、话语互动持续状态三方面九个变量的量化研究。报告人杨卓达分享了自己对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偏误的考察结果,结合课堂实例提出了教学建议。


在讨论环节,各分会场的与会代表们就评论区的问题,与旁听的老师、同学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下午2点30分,分会场讨论环节结束,大会进入下半时段的主旨报告环节。古川裕教授介绍了自己以日本汉语学习者为中心的,偏误类型调查结果。古川老师指出现行的日本教学语法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修改和完善现行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并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是在日汉语教学界需要为之付出努力的目标之一。张洪明教授指出,如何将语言学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是中国语言学界和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以语音和音系角度为切入点,张老师通过三声习得难题、四字格的韵律、轻重音的性质等实例研究,探讨了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陆俭明教授指出汉语教学必须考虑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就如何实现此任务,陆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从有关领导到广大汉语教师要在汉语教学的目的、汉语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理念;汉语教师要具有较好的从事汉语教学的素质与基本功,并要在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

 



主旨报告结束后是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海燕副教授主持。六个分会场的主持人就分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汲传波教授致闭幕辞。汲老师在致辞中指出,无论学科名称、教学技术、国际形势怎么变化,学科的根本不能变,帮助汉语二语学习者过好语言生活的理念不能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重视不能变,对汉语基础研究的重视不能变。

   
大会顺利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2022年再会,精彩继续。



文:姚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