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19年研究生暑期活动系列报道(一) 精彩假期学术活动,充实暑期研修之旅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19年研究生暑期活动系列报道(一)

精彩假期学术活动,充实暑期研修之旅

 

每到假期,海内外各大高校都会举办学术会议、组织学习研讨班,为平日里忙碌的老师与学生提供假期“充电”的机会。今年夏天,汉院多名学子怀揣学术热情,参加了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丰富了暑期生活。

 

一、剑桥大学学术会议

2019年7月1至3日,我院博士生田晓萌、胡琬莹,硕士生邱锦洁、孔德然赴英国剑桥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双语与多语语境下的汉语习得”国际学术会议。学院赵杨老师、闫姗姗老师作为嘉宾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七月是剑桥最美的季节,在如诗如画的剑桥,大家享受了一场令人陶醉的学术盛宴。

会议由主旨演讲、小组报告、海报展示等部分组成。其中小组报告包括“第三语言习得”“二语/多语句法”“二语/多语语义”“二语/多语语篇”“儿童多语习得”“二语/多语学习”“第二语言加工”等专题。田晓萌在“二语/多语句法”会场报告了论文《可及性理论下的英语母语者汉语口语零形回指习得研究》;胡琬莹在“二语/多语学习”会场汇报了论文《基于词义理据的高级汉语学习者的阅读猜词研究》;邱锦洁在海报展示中跟大家分享了她的论文《马来西亚独中生汉语继承语学习策略研究》。报告后,同学们与现场嘉宾、老师以及参会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场学术氛围高涨。

在此次“双语与多语语境下的汉语习得”国际学术会议中,我院学子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聆听各国专家学者主旨演讲,结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同学。大家抓紧每一次茶歇、午餐的机会与专家、同仁交流、讨论,从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汲取营养。三天的会议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大家都意犹未尽。相信在未来的科研路上,汉院学子会带着这次会议的满满收获,继续展示我院优良的学术作风。

 

二、神经影像技术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

这个暑假,汉院3名博士生参加了“神经影像技术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研修班由北京市语言学会举办,在5天的时间里,研修班邀请国内从事语言神经影像研究的专家,为学员带来了脑电、磁共振成像等先进技术培训,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国际论文写作等实用内容。学员们还参观了脑电实验室,实地体验了脑电研究过程。

汉院学子在课堂内外的学习热情都十分高涨,课上审慎思考,课后与同学积极讨论,并认真反思自己的研究,探讨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语言学研究与神经影像技术结合起来。

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胡琬莹表示,“平时阅读文献的时候,经常看到利用脑电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二语习得研究,所以一直对这些技术很感兴趣。这次培训班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还让我们熟悉了相关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这次培训,让我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另一位参加培训的庞恋蕴同学谈道:“通过这次神经影像技术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我收获非常大。以前比较关注语言本体的研究,对实证研究虽然很感兴趣,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通过这次培训班,让我知道了人脑、认知和语言机制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后我要继续深入神经影像技术的学习,将其与语言习得、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汉院学子在本次研修班中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还了解了神经影像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神经语言学不仅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和充分的证据,也是语言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同学们通过这次学习,对语言加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学习到了最新的研究方法,相信这些经验与知识定会促进他们未来的研究。

 

三、第十一届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

2019年8月4日至6日,我院博士生金京爱参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的为期三天的第十一届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本次会议主题为“新起点:重新定义国际汉语教学”。王海峰老师作为分论坛主持人参加这一会议,并报告了《影响汉语课堂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研究》。王老师的报告受到了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多地学者的关注。

会议包括了学术报告、小组讨论和专题论坛等环节。研讨话题跨度大,涵盖了汉语要素和技能的教学、双语师资培养、教材编写和测试与评估、汉外对比与翻译、跨文化沟通、新信息科技和新媒体应用、语言产业服务等领域。金京爱报告了论文《汉韩语篇表达方式的差异及其教学初探——以韩国高级汉语学习者为例》。她的论文围绕“流水句”相关理论,通过归纳法探究汉韩语篇表达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关语篇教学建议。

这次会议也重新反思了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趋向,其中张新生教授在报告中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汉语的国际化,使汉语成为像英语一样的国际语言,必须更重视汉语教育的本土化,尤其是和海外汉语外语教育的协同与合作”,这引起了众多听众的关注和共鸣。

 

     图文/胡琬莹 金京爱 孔德然 庞恋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