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讲坛】井茁《偏误会妨碍交流吗?——二语中文的交流有效性及其对多重能力理论的启示》讲座纪要

 

 

2024年9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讲坛第37期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09教室举行。本次讲坛邀请到了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井茁教授主讲,题目为《偏误会妨碍交流吗?——二语中文的交流有效性及其对多重能力理论的启示》。讲座由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黄立副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30余人参与本次活动。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井茁教授作报告

井茁首先回顾了以往第二语言习得(SLA)研究中有关学习者的语言准确性(尤其语法准确性)问题指出单语为导向的相关理论(如Schmidt的Noticing Theory在多语现象日益普遍的当下所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并与Cook等人的多元能力理论(Multi-competence Theory的主张进行对比探讨了学习者语法准确性传递信息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强调传递信息的能力往往比严格的语法准确性更为重要。讲座接着结合学习的真实案例引出了本次报告的核心问题:既然信息交流是第一位的,那么自然语言产出中的偏误会妨碍交流吗?

为了研究语法准确性的产出对交流的影响,井茁等人基于包含逻辑连词的汉语二语高级书面产出进行了研究。在高级二语中文学习者的写作语料库中提取了包含“和”“或”“如果”“虽然”四个逻辑连词的语句(每个30句,共120句请语言教师就语法准确性和使用合乎常规性对这些句子进行评分,在此基础上获得一组低准确性语句(15句)。然后以这组低准确性语句作为表达效果评估的刺激材料,请非专业母语者评估低准确性产出的表达效果。结果显示,有效与无效的频率分布偏离预期趋势,表达有效类频率超过预期,表达无效类低于预期,由此得出结论:语言准确性上的缺陷总体上不妨碍表达有效性。

井茁指出该结果使我们重新审视偏误,思考更包容的语言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一观点在多语言现象普遍化、新媒体多语互动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结合具体教学经验,对二语产出的准确性有效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效表达“”正确表达和“得体表达”的区分、二语教师对待学习者偏误的态度和实际教学追求、逻辑连词研究是否需要结合语境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厨房里几个人在桌子前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参会师生积极讨论

此次讲座促进了参会者对于语学习不同类型偏误及其纠错方式的思考,有助于一线教师在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中采取更包容的态度和有效的策略。

图、文:赵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