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六分论坛纪要

 2015年5月16日下午1点半,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四分论坛在方李邦琴楼115室举行。本组以“汉语本体研究”为主题,进行报告的同学有北京大学的范麾京、郭品荃、郝冰、何美芳,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冰倩,北京师范大学的曹燕、王雪,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林晓咪。第六分论坛的点评嘉宾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杨德峰教授担任,主持人由范麾京同学担任。

 

 

 

    四位同学首先进行了上半场的报告。曹燕同学报告的题目是《“一+名1+名2”结构句法功能及其构成成分分析》,界定了该结构的性质,探讨了其句法功能的多样性和特点,揭示了高频出现的“名1”的语义特征及其与不同类型“名2”的搭配规律,阐释了“名1”作为隐喻容器的功能及“名1”、“名2”的组合机制。范麾京同学带来了《连词“无论”与“不论”对比研究》的报告,他尝试揭示“无论”和“不论”的语法化进程的异同。二者在语义上有差别,在句法分布与语义特点有对应关系,以及二者的共现副词的优先顺序的区别。高冰倩同学做了题为《现代汉语“这么、那么+数量结构”的主观量研究》的报告,她关注“这么”、“那么”反映在量范畴上的主观性,探讨了“这么”、“那么”强调功能产生的过程,简略总结了“这么”、“那么”的三个语用功能。郭品荃同学报告了《小议“无论”和“不论”》这一题目,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口语语料库的统计,从词性、语体、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无论”和“不论”二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杨德峰老师仔细聆听了每位同学的报告并进行了详细记录,细致耐心地逐一进行了点评与指导。

        下半场,郝冰同学报告的题目是《从语法化角度看现代汉语中“不论”与“无论”的分布差异》,她通过考察现代汉语语料库, 从历时层面和共时层面发现“不论”与“无论”的差异。 何美芳同学对《“无论”与“不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借助CCL语料库,从两词的语义表达特点、语用方面的差异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比较了二者的异同,并尝试分析了造成二者各方面差异的内在原因。林晓咪带来的题目是《“简直了”语义及用法探究》,她简要介绍“简直”的语义及用法,探究“简直了”与“简直”的联系,“简直”和“了”如何结合,讨论“简直了”的语义及用法,探讨“简直了”产生的原因和价值。王雪同学做了题为《现代汉语极性结构“谓+死+了”的认知研究》的报告,主要考察“死”做补语的情况,以及“谓+死+了”结构,说明“死”的语法化伴随着词义的引申,引申途径和人认知方式密切相关,非范畴化是也是“死”的语法化的重要原则。

 

 

 

 

杨德峰老师认为,总体上讲,同学们能在语法领域内做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从众多投稿者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十五分钟内将自己的文章精华讲解清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切入点多,有从语法化角度,也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认知角度开展研究的;二是选题新颖,有研究网络词语“简直了”,也有研究“谓+死+了”的,非常有特色;三是研究较为细致深入,大家都注重使用语料,同时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分析,有一定的价值。同学们均表示受益匪浅。

 

文/李水 图/范麾京